财新传媒
2015年09月29日 17:30

专家解读:NASA如何发现火星液态水?

专家解读:NASA如何发现火星液态水?

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要先吊足胃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宣传主管显然深谙此道。相信很多人仍对今年7月NASA另一个地球的“重大发现”记忆犹新,9月28日晚,NASA再度抛出“火星之谜已解开”的重磅新闻。虽然并非我们想要的发现“火星人”那种大发现,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成果确实有所不同,也足够分量:光谱证据显示,火星上现在就有液态水。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郑永春

监制:中国科学...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4日 09:05

杨振宁谈爱因斯坦:“他厉害在哪里?”


“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杨振宁先生这样评价爱因斯坦。而作为过去1 000年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评价。杨先生所说的“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指的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2014年,与相对论相关的物理学论文多达2 000多篇。并且,很多理论,如量子霍尔效应、多重宇宙等,都是从相对论发展出来的,而这些理论,都是当今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这足以证明...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1日 16:09

杨振宁最新演讲:兴趣、创新及我最重要的工作

杨振宁最新演讲:兴趣、创新及我最重要的工作

原创 潘颖

9月19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杨振宁教授携夫人出席在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求是”奖颁奖典礼,并就当天有关科研创新的讨论主题做了一个15分钟的简短演讲。

杨振宁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提出个人的兴趣,尤其是早年的兴趣和能力常常在一个人的科研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实际上,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很有兴趣,也有很强能力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最后没有做出重要的成果,是因为没碰...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1日 16:05

砒霜治疗白血病奠基人:一生仅此一药 一生默默无闻

砒霜治疗白血病奠基人:一生仅此一药 一生默默无闻


       撰文|潘颖 宗泽

今天下午3点17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宣布,将金额为100万元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一位默默无闻的医生张亭栋教授,奖励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张亭栋现年82岁,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哈医大一附院”)的教授,曾任该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张亭栋没有亲自出席今天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的颁奖典礼,其奖项由其两位同事...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6日 14:15

人类食肉欲望加速地球物种灭绝?

人类食肉欲望加速地球物种灭绝?

【编者按】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不寻常的超级捕食者。在满足食肉欲望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促使人类对猎物衍生出更深层次的定位,最终导致了贪得无厌的胃口,对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捕杀愈演愈烈。人类的食肉习惯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加速了物种灭绝,也胁迫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进行调整。
近期不同的研究团队从不同的方向对人类的行为以及动机等做出深入探究和分析,以期使人类有意识地做出调整和补救,拯救野生生物种群...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31日 13:20

王培专栏|人工智能:何为“智”?

王培专栏|人工智能:何为“智”?

 

一个智能系统不必在内部结构或外部行为上和人脑“形似”,但必须在理性原则上与其“神似”。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智能,不在于某一个时刻它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在于它提供的解是否依赖于系统的历史和处境。

王培(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在《当你谈论人工智能时,到底在谈论什么?》一文中,我解释了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中目前对“智能”的理解有非常不同的几派。这种差别直接表现在他们给“智能”下的工作定...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8日 09:16

烧脑的几何理论|《三体》中的“降维攻击”到底啥意思?

烧脑的几何理论|《三体》中的“降维攻击”到底啥意思?

 


封闭曲面一定是刚性的吗?虽然经历了数百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迄今为止,人类发展的几何学对此依然没有完美的解答。

顾险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访问教授)

刘慈欣所著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中国人的想象力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无数少年将仰望星空,神驰宇宙,搜寻质子展开,思考黑暗森林。

《三体》中描绘了恢弘壮丽的“降维攻击”:“歌者”随手抛下了一张...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7日 14:02

人类的正义感与生俱来?

人类的正义感与生俱来?

心理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正义感和语言功能一样,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通过精巧设计的实验发现,至少3岁的幼儿,已经懂得使用第三方惩罚措施来伸张正义了。

王晓波/编译

人类也许是唯一能通过第三方惩罚机制维持群体合作,进而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动物。即便是我们的近亲黑猩猩,也只是在自己受害时才会抵抗报复,但当别的黑猩猩受害时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在公共物品博弈(public goods game,一种研究公共品的经...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4日 15:50

我的科学人生

我的科学人生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戴希

 

我从小生活在浙江杭州,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觉得留在身边比较保险,好说歹说把我留在了杭州上大学,最后选择了浙大材料系。比起高中阶段来,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失望,特别是在人文教育方面。或许是社会大环境使然,当时的大学校园里正兴起一阵某种程度上的读书无用论,比起学习成绩来感觉校方更加注重政治表现和社会实践,因此每天晚上去教室自习的学生并不多。...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1日 13:50

施一公团队破解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施一公团队破解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施一公

《赛先生》潘颖 许秀华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著名的《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论文发表后,《赛先生》第一时间联...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9日 14:39

冷水冲蜂蜜,一样没营养

冷水冲蜂蜜,一样没营养

如果把糖当作我们的饮食中需要限制摄入的成分,那么,蜂蜜的营养——不管是用热水冲调还是冷水冲调——都是零,或者,是负的。

云无心(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

有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测量冲水温度对蜂蜜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去冲蜂蜜,然后测量蜂蜜的“酶值”,发现高温的水会让酶值大大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冲蜂蜜不能用65摄氏度以上的水,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节目还采访了“专家...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7日 14:15

青年科学家如何建立声誉

青年科学家如何建立声誉

“想在一个领域获得尊重,科学家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工作,更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

李淑娴/编译

霍利·比克(Holly Bik)拿到生物学学士学位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改变了自己。刚开始读PhD时,她还是一个有抱负的海洋生物学家,对线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今天她成为了一名备受关注的计算和进化生物学跨学科专家。她去往世界各地演讲,从社交媒体的使用到利用测序鉴定环境中的真核微生物。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她不仅推动着...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7日 14:12

蒲慕明潘建伟等热议:中国在国际科学合作中的真实角色

蒲慕明潘建伟等热议:中国在国际科学合作中的真实角色

过去几十年,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中国在重要国际项目中的地位,仍取决于不同研究领域参差不齐的影响力。如今,中国正着力于科学创新,以求达到全新高度。如何在国际合作中获得更多成效?政府应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举办专家讨论会,常务副主编蒲慕明与五位国内一线科学家探讨了相关问题。

参与讨论的科学家包括:

曹俊:粒子物理...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3日 12:07

学术不端监管如何长出“牙齿”

学术不端监管如何长出“牙齿”

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在我国有所泛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尽管我国不同部委也出台过相关规定,但仍存在种种缺陷。这些规定大多仅仅倡议“要怎么做”,而对于“不能做什么”“如果违规将得到何种惩罚”等却缺乏清晰描述。除此,这些规定也缺乏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不具备类似法律文件那样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历经30多年,美国逐渐摸索出适用于全美学者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不端行为监管体系,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北大教授昌...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1日 13:20

读懂相对论|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到底几个意思?

读懂相对论|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到底几个意思?

根据狭义相对论,对两个互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而言,每一个观测者都认为对方的时钟更慢,都认为对方比自己更年轻。人们对此难免感到糊涂,于是引发出著名的“双生子佯谬”。

张天蓉(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理论物理博士)

在科学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理论会像相对论这样,引发那么多的“佯谬”,双生子佯谬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根据狭义相对论,对静止的观测者来说,运动物体的时钟会变慢。而相对论又认为运动是相对...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0日 14:05

《星际穿越》不会告诉你的非主流“黑洞”

《星际穿越》不会告诉你的非主流“黑洞”

《赛先生》潘颖

在拥有严格科学基础的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上映后,中国著名黑洞研究专家张双南曾数度受邀做科普讲座,为非专业观众解读黑洞、白洞、虫洞、高维空间、超立方体、广义相对论、时空旅行等众多物理概念。

但短短一两个小时的科普讲座,远远不足以追问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因为科学的世界是如此扑朔迷离,以至于仅谈“黑洞”就足够迷幻而深邃。

电影的科学顾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0日 14:00

点亮大脑:科学奇才如何破解神经密码?

点亮大脑:科学奇才如何破解神经密码?


Deisseroth的新技术将光敏感性赋予单个神经元,从而使研究大脑信息处理和行为驱动的实验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可控性。PHOTOGRAPH BY IOULEX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almosthuman2014)。原文刊发于《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标题“Lighting The Brain——Karl Deisseroth and the optogenetics breakthrough”,作者John Colapinto。

翻译/校对:salmoner,陆压,汪汪,y子牙y

1

不久前一个周五的...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0日 13:51

人工耳蜗之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豪斯医生

人工耳蜗之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豪斯医生

 

编者按
前些年的美剧《豪斯医生》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剧中的内科医师豪斯大叔是一个怪人,穿着邋遢、性格刻薄、无视规则。凭借卓越的学识和高超的医术,这一虚构人物解决疑难杂症的本领让同行和病患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也是豪斯医生。当然此豪斯医生并非虚构。威廉·福斯特·豪斯来自赫赫有名的豪斯研究院,被誉为“人工耳蜗之父”。他用自己的发明,协助成千上万失聪者重拾听觉,过程颇为曲折。

...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07日 13:37

当你谈论人工智能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当你谈论人工智能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研究者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有非常不同的理解,这在业内不是新闻,但外界往往搞不清其中的区别,所以会把计算机的一个新应用当成对思维规律的研究突破,并因此期待其它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这一问题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历来总是在乐观和悲观之间徘徊。


王培(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近来人工智能成了热门话题。一方面,它和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保姆等各种新发明紧密相关,...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06日 10:36

食品科学十大突破都有啥?

食品科学十大突破都有啥?


云无心/编译

一项科学进展要被称为“科学突破”,一般都是重大的、有时是突然的发现,这样的发现会清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障碍。2015年是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的年度食品博览会和科学应用会议举办第75周年,其会刊《食品技术》(Food Techn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评出了过去75年中食品科学领域的十大科学突破。文章作者是著名的电视烹饪节目《美国厨房测试》(ATK)的科学编辑、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副教授盖·科洛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