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2-18 b的艺术概念图。研究人员报告在该行星大气中发现了一个生命活动的标志物。来源:ESA/Hubble, M. Kornmesser
导读:对发现“生物标志物”分子的大胆断言招致了众多质疑。
Alexandra Witze | 撰文
Nature Portfolio | 来源
近日,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引起了全球关注,声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生物活动的迄今最强信号”。该团队表示,有一颗名为K2-18 b的遥远行星,其大气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分子可能来自活的生物体[1]。
这一结论引来了其他研究系外行星大气中这类“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的一片质疑声。
“这不算很强的证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Stephen Schmidt说。“几乎可以肯定这不是生命。”亚利桑那大学天体生物学家Tessa Fisher表示。
在此,《自然》分析了这个引发热议的结论,以及为何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根本不算外星生命的证据。
到底发现了什么?
这个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团队运用韦布望远镜(JWST),报道了在K2-18 b大气中发现二甲基硫(DMS)分子的线索——DMS是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化合物,而K2-18 b是一个比海王星小的行星,距离地球38秒差距。该团队通过分析透过该行星大气的星光,检测到了该分子;不同化学物质会在星光光谱中留下识别印记。数据还显示,相关分子二甲基二硫(DMDS)可能存在,或和DMS一同存在或替代DMS而存在[1]。这些化学物质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在地球上,它们都是由活的生物体产生的,如海洋浮游生物。
2023年,该团队曾报告过类似发现[2]。在这项后续研究中,团队用一组不同的波长进行搜索,发现了提示这些分子存在的更强更清晰的信号,他们表示。
厘清一个遥远行星的化学组成,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团队表示。“我们现在见证着系外行星科学的一次重大范式转移,”团队领导人、剑桥大学天文学家Nikku Madhusudhan在4月17日的直播座谈会上表示。他对于在文章发表前接受采访的请求未予回复。
为什么重要?
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有几百年了。如果DMS和DMDS确实存在于该行星的大气中,而且它们确实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那么这次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
该研究还标志着理解K2-18 b类似行星的一次进步,这类行星代表了宇宙中迄今已鉴定的逾5800颗行星的绝大多数。根据它们的质量,人们称之为“迷你海王星”(mini-Neptunes),但除质量外我们对它们的构成所知甚少。包括Madhusudhan团队在内的研究人员表示,有些行星可能是笼罩在氢气大气中的有毒水世界[3]。如果真是这样,这些地方可能是寻找地外生命的最佳目标之一。
为何有质疑声?
第一个问题是K2-18 b上是否有水——或是有一个能支持生命的表面。对该行星和类似行星的建模研究显示,它们可能非常贫瘠[4,5]。“一派死气沉沉的迷你海王星情景一直是最简约的解释。”华盛顿大学的行星科学家Joshua Krissansen-Totton说。
其次是DMS或DMDS是不是存在,或是这些信号是否为谬误的问题。剑桥团队报告的测量数据“将JWST的能力推到了极限”,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Laura Kreidberg说。
Schmidt和他的同事今年重新分析了该团队在2023年提出的结论,并没有在数据中发现生物标志物分子的证据[6]。Schmidt表示,新的观测结果有很多噪音,报道的特征可能只是统计波动。不过,剑桥的研究团队表示,信号源于偶然的可能性只有0.3%。
最后,即使信号为真,在断定这个信号来自生命之前,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他研究人员表示。比如,实验室实验显示,DMS能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这些过程不涉及生命[7]。“我们对这些大气的化学组成了解得很少。”领导该实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化学家Eleanor Browne说道。其他人报道了欧洲空间局探索的一个彗星上存在DMS,而这个彗星上绝对没有生命[8]。
“行星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天体生物学家Edward Schwieterman说。如果这些分子确实存在于该行星的大气中,他说,“我们就要开动脑筋,想象它们从非生物过程产生的各种新途径,并评估这些可能性,最后才能将它作为存在生命的证据。”
下一步?
Madhusudhan和他的同事希望能获得JWST的更多观测时间,帮助确定他们结论的统计显著性。除此之外,Schwieterman说,“你还想看到来自多个独立团队的验证。”
无论这个结论如何收尾,它都表明研究K2-18 b这类行星非常重要,Kreidberg说,“这是我们了解行星大气如何工作的一个宝藏地。”
参考文献:
[1]Madhusudhan, N. et al. Astrophys. J. 983, L40 (2025).
[2] Madhusudhan, N. et al. Astrophys. J. 956, L13 (2023).
[3]Holmberg, M. & Madhusudhan, N. Astron. Astrophys. 683, L2 (2024).
[4] Wogan, N. F. et al. Astrophys. J. 963, L7 (2024).
[5] Glein, C. R., Yu, X. & Luu, C. N. Preprint at arXiv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4.09752 (2025).
[6] Schmidt, S. P. et al. Preprint at arXiv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1.18477 (2025).
[7] Reed, N. W. et al. Astrophys. J. 973, L38 (2024).
[8] Hänni, N. et al. Astrophys. J. 976, 74 (2024).
原文以Signs of life on a distant planet? Not so fast, say these astronomers标题发表在2025年4月17日《自然》的News Explainer版块上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1264-z
声明:中文翻译版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自然系列”,赛先生获授权转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