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穿着三件套西装的职业银行家更靠谱?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三位经济学家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研究显示,越意识到自己银行家身份的人越不诚实。问卷调查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银行家的声誉与囚犯无异。

 

王晓波 编译

 

人们一般把专业态度和职业诚信诚信联系到一起,认为在提供服务时越有专业态度的人办事越让人放心。银行业,因其与大量金钱,特别是客户的钱联系在一起,往往(必须)给人一种保守可靠的印象。这就是为什么老派的银行家穿着西装三件套的原因。然而这种经验之谈被最近的一项研究打破了。研究证明,越意识到自己银行家身份的人越不诚实。

 

这项研究是由瑞士苏黎世大学的Alain Cohn, Ernst Fehr和Michel Andre Marechal等三位经济学家做的,于2014年11月19日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研究者邀请了某匿名国际大银行的128名雇员进行了对照试验。他们平均有11.5年的从业经验。差不多一半的受试人员在核心部门工作(如私人银行家,资产经理人,交易员或投资经理人),其余在支持部门工作(如风险和人事部)。首先,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都先回答一些普通的问题。然后,实验组的人被问了7个跟他们职业背景有关的问题,如“你现在在哪家银行工作?”和“你在银行的具体职责是什么?”等。对照组的人则被问了7个与他们职业无关的问题。

 

在答卷之后,所有受试人员都在无人观察的情形下抛硬币10次,头像朝上可以得到约20美元,朝下则分文不得(相反的情形亦可)。受试者事先知道抛硬币的收益。而且规则还规定他们只能在所得高于或等于另外一次先期实验随机抽取的人员所得的情况下才可拿到收益。最后每个受试者自己报告自己的得分。

 

研究者预计受试者受到说谎的强烈诱惑。由于无人观察受试者的行为,研究者无法确定谁是骗子。但整个群体的说谎程度可以通过与二项分布的对比来确定。研究者通过先前的研究已经知道虽然受到诱惑,很多人还是不会撒谎,因为他们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这项研究所要发现的是银行业的职业身份和诚实之间的联系。

 

为了证明用职业背景有关的问题提醒银行家自己的职业身份是有效的,研究者预先做了一个填字游戏。比如,他们要求受试者填充“_ _ oker”.有人填与银行有关的broker(经纪人),有人填与银行无关的smoker(吸烟者)。实验表明,实验组填与银行有关的词的频率比对照组的多40%,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显著,证明了这种策略是有效的。

 

这项实验总的来说结果证明了对照组基本诚实,而实验组则不诚实的多。对照组的头像向上的分布和二项分布无大差别,而实验组则明显偏离,收益远大于预期。他们平均有58.2%概率头像向上,而对照组只有51.6%。实验组既有更多的人声称拿到最多奖励,即每次抛得向上,也有更多的部分作弊者(如报告6、7、8次朝上)。

 

图1 在掷硬币任务中银行雇员报告收益的分布。a,b,每次头像朝上得到约$20。a,对照组报告的分布和诚实报告所得的二项分布之对比。银行员工平均报告51.6次头像朝上,与50%相差无几。b,实验组的结果与二项分布相比。实验组的银行雇员报告了58.2%头像朝上,与随机结果相差甚远,也比对照组报告的结果高很多。

 

 

在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国籍后,回归分析仍然证明对照是显著的。但在控制部门和工作经验后,研究者发现核心部门的受试者比支持部门的受试者更不诚实。但在核心部门里面,提醒职业身份的效应和支持部门内无差别。

 

研究者猜想了职业身份和欺骗之间的两条可能路径。其一是银行文化可能鼓励竞争的行为,从而间接鼓励了欺骗。为此,研究者在实验组在提醒职业身份的7个问题后插入如下问题:“你认为成为做你这类工作最棒的人对你多重要?”实验发现职业身份和竞争性之间没有统计上显著的联系。同时,竞争性与报告抛硬币向上之间也无联系。这种说法不成立。

 

另一种可能是提醒受试者他们的职业身份让他们联想到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如巨额年终奖等),从而使他们更会作弊。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核心部门内的对照效应应该大得多,因为他们拿到了大部分年终奖。但如上所述,核心部门和支持部门的对照效应相同。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成立。

 

为了发现是否因为受试者由于相信别人会作弊而自己作弊,研究者选了142名银行业雇员做了对照研究。这项结果表明,提醒职业身份并没有改变其他雇员的报告行为。

 

很多批评者相信,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因为聚焦于物质主义的价值而鼓励不道德的行为。研究者进一步询问了受试者他们相信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金钱成功这句话的程度。研究者发现实验组支持这句话的程度高于对照组,而且越相信这句话的越会报告抛硬币向上。这些发现证实了很多批评者对银行企业文化的忧虑。

 

图2 职业身份,物质主义和作弊。a,物质主义用银行雇员多大程度赞成“社会地位主要由财务成功决定”这个说法,从1(根本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实验组的受试者比对照组的明显更赞成这个说法。b,物质主义程度低于或等于中位值掷硬币头像向上的百分比与超过中位值的比较。超过中位值的受试者明显更不诚实。

 

为了证实这个提醒职业身份促进作弊的效应是否只是银行业都有,实验者对133名非银行业(如制造业,制药业,电信业和资讯业)的雇员重复了以上实验。他们平均有14.8年工作经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银行业以外不存在显著的此类效应,证明此效应是银行业特有的。

 

是不是因为银行业与钱有关,而提到钱使人更自私而导致银行业雇员作弊呢?为此,研究者另选了222名大学生做实验。实验中,实验组被问及与银行和钱有关的问题,如说出一家国际银行的名字和列举银行雇员做的工作等等。对照组的问题与前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提到钱和银行并不会引起这个效应。

 

实验者的研究表明在未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身份时,银行雇员和社会他人一样诚实面对金钱;但当他们被提醒自己的职业身份后,他们受银行的企业文化影响而作弊。为了证实银行雇员的声誉在社会上差到什么地步,实验者问卷调查了社会大众他们认为各类人抛硬币会报告头像向上的次数。他们发现,医生的声誉好于一般社会人,而银行家的声誉与囚犯无明显差别,都差于社会大众。

 

图3 不同社会身份作弊行为的分析。a,提示职业身份使银行雇员的作弊行为增加,相反的,在非银行雇员和学生中没有发现明显的提示效应。b,对社会大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猜测医生、社会大众、囚犯和银行雇员报告头像向上的百分比。银行雇员被认为诚实程度与囚犯相差无几。误差柱显示标准差。

 

实验者最后提出了几个建议,以期提高银行业的名声。一是建议银行改变雇员的行为规范,如要求雇员如医生一样宣誓,还有加强伦理培训。二是撤销使银行雇员做出不道德行为的激励机制。三是在雇员可能做出错误决定时给予伦理提醒。

 

瑞士经济学家们的这个研究项目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作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也许它的研究结果并不让人惊讶。从美欧各国从1980年代银行业开始去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后,国际银行业的丑闻层出不穷。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如美国金融欺诈最大案Bernard Madoff等大案,使银行家的声誉跌到了最低点。危机使国际跨国银行的充满弊端的鼓励、不顾一切冒险的奖惩体制面临着良知的拷问。人们疑问是银行选了坏人还是银行的错误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把好人变成了坏人。这项研究似乎证明了是后者。

 

瑞士的研究者没有研究过政治家在面临政治好处时是否会因为被提醒他的政治背景而更有可能不择手段,也没有研究过医生,护士和警官在执行职务时是否因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身份而有不同的行为。神经科学也可以帮助未来类似的实验研究取得进展。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243155190@qq.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复“目录”,接收往期文章目录和每一篇的获取方式。谢谢!

 

关于我们

▃▃▃▃▃▃▃▃▃▃▃▃▃▃▃▃▃▃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赛先生

赛先生

14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