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消费的差异性愈加凸显。对当前中国家庭的消费模式出现的分化,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生动形象地归纳为五种消费模式的类型:贫病型、蚂蚁型、蜗牛型、稳妥型、享乐型。

 

张春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涂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

 

经济改革拉开了中国消费革命的帷幕。过去30余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体现为高楼林立,不仅体现为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蹿升,还体现在百姓日常衣食住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曾几何时百姓手持粮票、布票在商店门前排队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与餐厅、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奢侈品店门前的长队,以及网络购物创下的交易大关。从计划经济体系下对消费品的严格控制与配给到消费市场的形成,消费在中国不仅仅是方式的改变、数量的增长,更是结构与质量的转变。中国家庭的消费重心已逐渐从以粮食向住房、耐用品、服务等多方面转移;消费内容从单一化、同质化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消费的目的从满足基本的温饱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迈进。中国家庭消费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消费的差异性和不平等也愈加凸显。在改革前,不同阶层的人的消费同质性很高,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消费品的匮乏和配给制的严格控制,绝大多数的城市人都居住在并不宽敞的房屋,乘坐同样的交通工具上班,同样经历食品短缺,对服装、日用品和休闲活动的选择都局限于少数几种。改革后,一方面,消费品的供给逐渐市场化和商业化,其种类和可及性不断增加,给中国家庭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增加了家庭可支配的收入,而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了各阶层消费能力的差别。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家庭的消费特征从同质化变为分割的、分层的。不仅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存在消费差异,处在同一收入水平的家庭也因为其职业、教育与文化层次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那么,当前中国家庭的消费模式出现了哪些分化呢?

 

近期北京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的研究团队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家庭的消费模式进行了划分,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归纳出五种消费模式的类型——贫病型、蚂蚁型、蜗牛型、稳妥型和享乐型。

 

这五种类型并非是研究人员凭感觉编造,而是基于一种叫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的方法,这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观测数据在不同消费维度上的实际分布识别出有代表性的潜在消费类型,这些类型能够综合地反应出样本在不同维度取值上的关联性,然后,研究者对每个样本家庭估计出其隶属于每种潜在消费类型的概率,将其划入概率最高的那一种类型。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考虑的消费维度有三个:一是家庭是否拥有房产和各类家庭耐用品及奢侈品,其中耐用品及奢侈品包括汽车、六种生活类家用电器或交通工具(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摩托车、电动车)、五种文娱类家用电器(电视、电脑、组合音响、照相机、摄像机),及五类奢侈品(值钱家具、高档乐器、昂贵的装饰/花瓶、古董字画、珠宝首饰及贵重金属)。二是消费水平,包括总支出、日常基本支出(食品、日用品支出、水电燃料等居住支出)、家庭耐用品支出、教育支出、文娱支出。其中,总支出、日常基本支出和家庭耐用品支出主要反映的是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而教育支出和文娱支出则反映家庭对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第三个维度是消费结构,研究人员重点考察了医疗保健和房租房贷这两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这是因为医疗和住房是最影响中国家庭生活质量、消费和积累行为的因素。因病致贫、因房为奴是构成中国家庭最严重的两类经济负担。

 

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7146户家庭在上述25个变量的分布,潜在类别模型选出了五种中国家庭的消费模式。研究人员根据这五种家庭在上述三个消费结果维度上的特征,将其命名为:贫病型、蚂蚁型、蜗牛型、稳妥型、享乐型。其中,贫病型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品的拥有比例均非常低(贫),但其医疗支出的比重却很高(病),这类家庭带有贫病交加的特征。蚂蚁型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品的拥有比例也比较低,其在医疗支出、居住支出的比重也较低,这类家庭主要以低水平消费为特征,就像辛苦积累的蚂蚁。蜗牛型是负担沉重的一类家庭,他们的总消费并不低,列居五种家庭第二,但这些消费并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基本开支上,他们也不太进行汽车、文娱和奢侈品的消费,而是把很大的一部分开支用于房租房贷、教育、医疗方面,而住房、教育和医疗就像蜗牛的躯壳限制了这些家庭提高他们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享受性)的消费。稳妥型是中等消费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支出水平居中,但在耐用品的拥有上高于平均水平,医疗和住房的支出比例略低于平均水平,有一定的教育、文娱的消费。最后是享乐型家庭,这类家庭有车有房的比例都很高,其各项消费品的拥有比例以及各项消费水平均很高,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娱支出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家庭,但其医疗支出的比重却较低。可见,在这类家庭中的人享受着相对高品质的、健康的物质生活。

 

从全国来看,中国家庭消费模式呈现出两极分化:蚂蚁型家庭最多,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蜗牛型家庭,约占两成,贫病型占16%。由此可见,不消费、抑制消费的家庭或者在医疗、教育、住房负担沉重的家庭占大多数。另一方面,有15%的家庭属于享乐型,这说明有少部分家庭已经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城乡消费模式差异大,农村贫病型家庭较多,其比例接近两成,稳妥型和享乐型家庭较少,两者相加不足20%。相比之下,城镇贫病型家庭较少,不足10%,其享乐型、稳妥型家庭明显较农村多,将近一半的城镇家庭属于这两类。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消费分层与收入分层、社会分层紧密相关。收入分层较高的家庭多为稳妥型和享乐型家庭,收入分层较低的家庭多为蜗牛型、蚂蚁型和贫病型。稳妥型和享乐型家庭的户主多为教育程度较高、职业地位较好、党员、居住在城镇的人,这些家庭中有成员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也较高。贫病型和蚂蚁型家庭的户主平均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较低、多居住在农村。除收入外,城乡居住地、家庭结构、家庭社会地位均是影响消费分层的重要因素。

 

但研究人员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由于上述消费模式的划分完全基于消费的结果,这些分类中没有区分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的影响。例如,某类家庭在教育支出上较低,既可能是因为该家庭不重视教育投入,但也可能是该家庭没有经济能力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又例如,享乐型家庭既可能是享受物质生活的富裕家庭,也可能包括一些虽然不富裕但是倾向于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的家庭。这一问题意味着对消费模式的上述划分和命名不是绝对的,具有同样特征的家庭其消费动机仍可能不一致。

 

阅读至此,请想一想,您家消费模式属于上述那一类?

 

(财富中国系列之三)

 

(原见谢宇的2014《民生报告》,作者授权赛先生刊登)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事宜,请联系:hongwei1112002@aliyun.com)

 

 

关于我们

▃▃▃▃▃▃▃▃▃▃▃▃▃▃▃▃▃▃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赛先生

赛先生

14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