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枚胚胎冷冻11148天,在移植后健康诞生。这一新记录,不仅是生育技术的历史性进步,也将引发关于生育伦理、医学创新和未来生育技术的广泛讨论。
莫喻枫 | 撰文
2025 年 7 月 26 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儿子萨迪厄斯·丹尼尔·皮尔斯 (Thaddeus Daniel Pierce)。这位与众不同的婴儿是由一枚冷冻了超过 30 年的胚胎孕育而成的,创下了全球冷冻胚胎最长时间成功诞生的纪录[1]。
“虽然生产过程艰难,但我们母子现在都很好,”婴儿的母亲林赛·皮尔斯(Lindsey Pierce)说。“他的性格非常乖巧。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宝宝!”
30年前的四个胚胎,一个顺利诞生,三个继续冷冻
这一令人激动的故事,可追溯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当时,这枚胚胎的生物学母亲琳达·阿切德(Linda Archerd)在经历六年不孕后,决定尝试当时尚属前沿的试管婴儿技术(IVF)。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试管婴儿技术逐步走向临床应用[2],与此同时,胚胎冷冻保存技术也初步建立[3]。在 80 年代初,试管婴儿每一个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仅为 15% 左右[4],且技术门槛高、操作复杂。但到了 90 年代中期,随着控制性超排卵(COH)以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每轮妊娠率提升至 20%–30%[5]。尽管仍低于自然受孕水平,但已是一项划时代的医学突破。
尽管当时人们对这项技术普遍陌生甚至心存疑虑,琳达仍坚定地踏出了这一步。1994 年 5 月,她成功培育出 4 个胚胎,其中一个被移植入子宫,最终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
未使用的三枚胚胎多年来一直被封存在液氮之中。琳达原本计划将来亲自使用它们,但与前夫离婚使这一计划暂时搁浅。所幸她争取到了胚胎的处置权,坚持将其妥善保管,为此她多年来承担着逐年上涨、高达每年 1000 美元的储存费用。
胚胎收养,让生命延续
随着更年期的到来,琳达开始思考这些胚胎的未来。她既不愿销毁它们,也不希望用于科研,更无法接受匿名捐赠——她希望能认识未来的受捐家庭,亲眼见证由此诞生的孩子。这时,她得知了“胚胎收养”这种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胚胎捐赠,捐赠者和接受者可以相互了解。
在美国,有许多机构能提供胚胎移植,但并非所有机构都接受长期冷冻的胚胎。一方面,这些胚胎可能采用了过时且不常见的冷冻技术;另一方面,旧胚胎在解冻、植入及后续发育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初期,胚胎冷冻主要采用“慢速冷冻”(slow freezing)法。该方法通过程序化降温,通常以 0.3°C/min 降温至约 –35°C左右,再快速置入 –196°C 液氮中储存,以避免胚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6]。冰晶的形成可能会损伤细胞器或破坏整个胚胎结构,从而影响其解冻后的存活率和发育潜能。进入 21 世纪后,一种更为先进的冷冻技术——玻璃化冷冻(vitrification)被广泛应用。该方法使用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并将胚胎迅速装入极细的塑料吸管中,然后在一秒内直接浸入 -196°C 的液氮中[7]。此过程没有足够时间形成冰晶,使得胚胎直接转变为无晶态的玻璃样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冷冻过程中细胞的完整性和解冻后的存活率。
在被多家机构拒绝后,琳达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她胚胎的机构,但需要提供上世纪 90 年代的原始医疗记录。她联系了当年的试管婴儿医生,幸运的是这位医生仍在执业,并从地下室翻出了纸质甚至手写的档案。
2022 年,这些冷冻长达 30 年的胚胎终于进入匹配流程,并面向愿意接受高风险的家庭,林赛和蒂姆夫妇(35岁与34岁)正是其中之一。他们求娃七年未果,几乎接受所有胚胎条件。他们在领养过程中对所有条件都持开放态度,最终与琳达的胚胎成功匹配,开启了这段跨越三十年的生命联结。
他们就诊的 Rejoice Fertility 由生殖科医生约翰·戈登(John Gordon)创办。出于信仰与伦理考量,戈登致力于减少胚胎长期滞留现象,力求最小化多余胚胎的产生,并与多家收养机构合作,无条件接收任何年限的冷冻胚胎。
在这三枚捐赠胚胎中,有一枚未能成功解冻。另外两枚被移植到林赛的子宫内,但只有一枚成功着床,并成为一个健康的小婴儿。据报道,这一胚胎移植前已冷冻11148天,创下婴儿出生前胚胎最长冷冻时间纪录。
“林赛给我看他的照片时,我立刻注意到他和我女儿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琳达说。
“我们当初并没有想着要打破什么纪录,”林赛说,“我们只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宝宝。”
辅助生殖在中国,需求快速上升
IVF 技术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引入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于 1988 年在北医三院诞生。数据显示,1990 年中国约 9% 的夫妇被诊断为不孕不育,这一比例在2010 年达到 15.5%[8]。随着生育年龄的不断推迟[9],辅助生殖技术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选择。
自引入以来,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统计显示,中国完成的 IVF 的周期数从 1998-2004 年的 7 万多例增加到了 2005-2011 年的 39 万多例[10]。截至 2023 年,中国每年完成的辅助生殖周期数(包括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已突破 100 万。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超过 30 万,占全国新生儿总数的 3%[11]。其中,IVF占据了近 80% 的治疗周期,而冷冻胚胎移植则占所有 IVF 周期的 60% 以上[12]。
根据《辅助生殖助孕患者经济负担测算》的数据,每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成本中位数约为 3.5 万元[13],这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不孕治疗覆盖人群扩大。截至 2025 年 7 月,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14]。
尽管我国对辅助生殖技术有着严格的监管,但在长期冷冻胚胎的处置、使用年限、知情同意以及配偶变更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尚不统一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关于冷冻胚胎的权属和处置规则缺乏一致性,同类案件的判决标准和结果差异较大[15]。
参考文献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