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王承志(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

 

日前,方舟子在《赛先生》发文批评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文章,特别是批驳了其“医学不是科学”的观点。在这一点上,方舟子先生没有搞清“医学”与“医学科学”的关系,从而可能弄错了批判对象。

 

医学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注意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科学)。由于医学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不是自然界的其它客观事物,因而和自然科学不同,非科学的因素也必然渗透进医学的范畴。与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同,任何和人相关的学科都或多或少地渗透有非科学的因素,如哲学、艺术等。

 

方舟子在批评樊代明一文时举了一个例子:“打一个比方,要设计、建造一座建筑离不开力学知识,但是力学不是万能的,有些建筑是建不起来的,而且在设计、建造建筑时,还要靠经验,还要受到美学、经济、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樊院士是不是要认为力学不应该是科学,至少不应该是纯粹的科学?”

 

这里,方舟子明显将一个具体的自然科学分支(力学)与一个综合性学科(医学)作为比较对象,这是不恰当的(顺便说一句,方舟子甚至没有区分建筑力学与物理力学)。与医学处于同一层面的学科至少是建筑学,而建筑学显然包括很多非科学的因素,比如建筑美学。如果说建筑学是一门纯自然科学,恐怕没有人会同意。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以后,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医学的科学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其它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被逐步引入到医学中并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同时,非自然科学的学科如哲学、伦理、历史、艺术等,也与医学逐步结合并在医学学科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医院看病时,精确的检查和合理的治疗是科学带给患者的益处,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却是人文的支持。每个有临床经验的医生都知道,有时医生的一句鼓励或安慰对患者的作用可能不是药物能够替代的。

 

如果把医学仅仅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恐怕就和把病人当做实验室的老鼠没有什么区别了。抽离了非科学的因素,医学便会沦为冷冰冰的治病工具。方舟子先生拥有生物化学博士头衔,却不理解“生物化学”其实只是将生命剥离后留在试管中的“死物化学”。生物化学能够研究糖代谢的通路,却不能告诉糖尿病患者要少点社会应酬多点体育锻炼。如今的每一所医学院,都在教授医学人文学课程,甚至在科学越发达的地方,其医学教育对非科学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医学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会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方舟子将“医学”与“医学科学”划上等号,是他误解樊代明院士的主要原因。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需要扎实的科学素养,同样也需要高尚的人文情怀。我想,方舟子先生去医院看病时,大概也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写满数值的化验单吧。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iscientists@126.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复“目录”,接收往期文章目录和每一篇的获取方式。谢谢!

 

关于我们

▃▃▃▃▃▃▃▃▃▃▃▃▃▃▃▃▃▃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赛先生

赛先生

14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