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赛先生》李晓明

当大众创业的风起于青萍之际,清华大学已经站在了潮头上。


2年前,一个名叫x-lab的三创空间诞生于清华大学科技园B座地下一层,如今已经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隐约具备引领未来清华创业教育梦想的气质。


x-lab入口处的一面玻璃墙上,自天花板垂下来创客们的偶像——李彦宏、马云、马化腾、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乔布斯的大幅照片,紧接着的最后一张上只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留白处写着:清华x-lab会走出谁?


玻璃墙后的开放空间里是为学生团队提供的免费工位,人头攒动,一片热烈景象。每周这里都会举行课程、讲座、新项目见面会、团队交流、导师一对一咨询……置身其中,仿佛能嗅到空气里有梦想的味道。

中国式创业运动

“眼见他辞职了,眼见他融资了,眼见他找员工,眼见他装修办公室,眼见他去杭州见马云,眼见他去香港谈融资……”,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博客中写到的,正是这个时代涌动的创业潮。


今天已经没有人会怀疑,2015年终将以富有标志性的“创业元年”写入历史。


5月7日,微信朋友圈被“我在创业大街,总理来了”的信息刷屏。这一天,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街,与创业年轻人握手交流。


实际上,自从进入5月,“创业”就是李克强日程表上当仁不让的关键词之一。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已经拟定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最终于13日发布的文件强调这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李克强也选择在5月4日这一天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们回信,勉励他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与此同时,也应鼓励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


总理在信中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他承诺,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总理的脚步动若风雷,政策的节奏紧锣密鼓。就在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街的前一天,5月6日,国务院在清华大学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座谈会。


5月16日,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获李克强“重要批示”:进一步激发亿万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创业创新热情。


5月19日,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坐镇,多个部委领导出席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传达了总理的第二份“重要批示”,其中强调“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无疑,今年将有749万高校毕业生,为历年最多,“事关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领导人念念不忘的牵挂。


除了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转变就业思维,成为此次会议的新提法。


至此,自2014年12月教育部宣布“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政策在半年时间里,不断加持升级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这很好!但是,如果大批大学生盲目和盲动地创业,直接‘下海’,那后果和中长期影响又会如何呢?”清华x-lab学术主任张帏在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主持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座谈会上直言不讳。


张帏表示,创业的失败率很高,而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更高,实现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最终要靠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是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它意味着必须改变高等院校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张帏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呼啸而至,来自清华x-lab的声音显得异常珍贵。这个已经运行两年,在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拥有领先理念和探索实践的平台,或将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面镜子。

中关村梦想实验室

2015年4月27日,清华大学正在举办首届创业嘉年华。x-lab学员肖鹏飞演示了自己研发的纳米超自洁材料,被央视记者记录下来。


在当天中午播出的央视新闻节目中,涂抹了有这种特殊材料的模拟车身表面,红色墨水喷洒上去纷纷滚落,白色表面光洁如初,而没有使用这一材料的面板,红色墨水粘附在表面,污渍斑驳,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这相当于一个汽车免清洗技术,可以用在车身表面,也可以用于玻璃幕墙”,面对央视的镜头,尚有几分学生气的肖鹏飞侃侃而谈,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他在一年前携这款最后被命名为“易净星”的新材料,在清华x-lab组织的首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过关斩将,拔得头筹。


5月23日,第二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决赛如期而至。120支团队经历了一年的砥砺、孕育,经过初赛、复赛和半决赛激烈比拼,最终产生了涵盖生物塑料、智能硬件、空气净化器、在线教育、自闭症康复、大学生脱单交友平台、混凝土修复等领域的十强团队。


这让作为决赛点评嘉宾的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不由得感慨,与一年前的大赛相比,今年由x-lab培育的团队和项目令人刮目相看,科技含量、创新性和涵盖领域均有新的突破,预示着未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最终,作为硬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代表,研发生物塑料的BluePHA团队如一匹黑马从移动互联网的虚拟经济浪潮中杀出,摘得当天总决赛冠军,此前一周,BluePHA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的见证下已经入驻华夏幸福固安产业园。


BluePHA希望用一种完全由微生物合成的聚酯,即PHA生物塑料替代石油塑料,彻底解决白色污染这个全球难题。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产品不仅有望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还可以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等,是极有潜力的优良环保生物塑料。


在短短两年间,加入x-lab平台培育的创意创新创业各个阶段的项目接近600个,其中不光学习实践,而进一步建立初创企业的团队已有250多个,很多初创公司得到了包括清华控股和启迪天使、水木种子基金等投资机构的青睐。


“但创办企业并非x-lab的目的”,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告诉《赛先生》,“我们的定位是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平台”。正因为没有自己的利益诉求,x-lab得道多助,迅速接入清华园内外的种种资源,发展起来。


如今,除了最初清华大学14个共建院系和有清华血缘的清华科技园、清华控股和清华企业家协会3家战略合作伙伴外,x-lab也得到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的支持,被认定为中关村(清华)梦想实验室、创新型孵化器和首批“众创空间”,赢得北极光创投、信和集团、华创资本、罗斯、微软、宜信等企业在资金和其他资源方面的支持,并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做对比做先更重要”

在呼啸而来的时代大潮中,x-lab的创办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忧虑。


2015年4月27日,时值x-lab创立2周年,创始的14个院系联合开会,讨论x-lab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战略。


钱颖一简短地回顾了2年间的不俗业绩,话锋一转,谈到了自己的忧虑:“当创新创业成为政府意志和政府行为,中国就会迅速形成一个创新创业的浪潮。清华将不再是独创,那么x-lab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钱颖一的这份忧虑自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际就已经产生,当这一提法突出地写进了2015年全国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的危机感更强烈了:


“不错,我们起跑领先了2年,但这个优势可能很快消失,这是需要我们严肃面对的,所以今天的会议并不是说庆祝成立两周年,而是要认真考虑,在这个关键时刻,x-lab如何迎接新的挑战?”


钱颖一把问题抛出来,立即引起了与会数位清华大学院系负责人的认同。


“苹果的优势不是做最先,而是把事情做对。做对比做先难得多,因为这才是考验真正本领的。”2014年10月,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访问清华时,钱颖一在与其交谈中对他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做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好,第二是行动好。”钱颖一接着说,只有定位对了,才能有别于其他平台,才能在大潮中不迷失方向,长远来讲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在这个“关键时刻”,钱颖一重新回顾梳理了x-lab的基本定位,意在再次明确一个未来的精准方向,不至于被现在浪潮中的各种各样的做法、说法困住。


“x-lab是一个新型的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钱颖一特意强调这一定位的背后是深刻的教育理念——“这是一场长期的教育改革,它通常在短期内很难见效,针对当前教育缺失的部分,我们更加关注学生从教育方式中受益,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平台的根本。”


“绝对不能仅仅看有多少项目做成公司,融到资了,上市了,这个不应该是我们的主要衡量指标,如果是这样的话直接干孵化器算了。”钱颖一明确反对以项目孵化成公司的数量作为衡量x-lab的指标。


他进一步说,“我们不是创业,更不是大众创业,也不是急功近利的创新,我们从创意入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某个创新技术的转化,也许到了最后阶段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成为创业项目,但贯穿全链条的创造型人才的发现和创业精神培养才是这个平台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流大学做创新创业,有雄厚的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我们如何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区别于大众创业?大学有培养人才的功能,清华要做的是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流人才,而不是要做多少公司出来。”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对x-lab定位于教育平台的理念表示赞同。


出席此次研讨的邓锋一直对x-lab给予支持,他强调未来x-lab应该更进一步“以人为主”,目的是培养出创立“伟大的公司”的企业家、或者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优秀的管理者。“除此之外,希望能通过x-lab这种跨学科、主动学习、探索实践的方式来改变清华的教育”,邓锋说道。

“使命驱动”

2012年12月20日,钱颖一在清华大学纪念MBA教育20周年的座谈会上作总结时,鉴于既有的课程体系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比较欠缺,萌生了借鉴哈佛大学的i-lab,建立一个面向全校的创业创新平台的想法。


“当时讨论创立的新平台主要诉求并不是过去解决就业的思路,而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她的目的关乎改变世界,实现梦想。”与会的毛东辉告诉《赛先生》。


毛东辉当时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因为接触的校友、企业比较多,她经常收到MBA学生发来的商业计划书,希望对接投资机构,偶尔她帮到一些忙,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你知道学生是饿着的,学校帮不了,社会无法对接”,毛东辉看到了创业学生的孤独,“当时如果要就业的学生提出创业,老师大多以为这是个人的事儿,而负责就业的老师反而松了口气,需要就业的学生人数又少了一个。”


2013年1月,经管学院院务会决定实施大学融合战略,启动新平台,毛东辉领命“换轨道”,交接了在MBA教育中心的工作,开始构思新平台的筹备方案、找地方、搭建团队、设计架构。


“探索运营模式是最花功夫的”,毛东辉说,如何落实钱颖一院长提出来的拥抱大学战略,聚合校内资源,国内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各种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并不适合大学。


思考的原点回到大学与学生的本质关系上。“大学毕竟要以培养学生为主,大学帮助自己的学生创新创业难道要以获得利益作为前提吗?”毛东辉打了个比方:“这好比父母投资孩子的教育难道也要约定将来的回报吗?孩子成才愿意回报父母是他(她)自己的事”。


x-lab的初创者们最终明确,基于“使命驱动”而非“利益驱动”,办一个开放式的公益平台,首先要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筹建中的x-lab既非研究机构,也非行政机构,而是一个实践和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平台,不适用于学校的科研机构评价机制,最终经管学院院务会确定从社会筹集资源来做这件事。


“到底能给我几个编制?”毛东辉手上一个人也没有,问院领导,得到的回复是:反正自筹经费,只要发展需要,可以承担,编制放开。


毛东辉忽然间找到了一种创业者的感觉,如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本身就需要创业精神,必须具有开拓的意愿和能力。“如果一切都按照学校的体制机制、配备人财物、要求资源和待遇才去做这样的事情,未必能这么快做起来”,她说。


x-lab的启动经费来自于经管学院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在四处“化缘”的过程中,x-lab并没有“见钱眼开”。一些有意愿的支持方希望从平台的项目获得潜在的回报。“有这个附加条件,就破坏了平台的开放性”,毛东辉说。


x-lab坚持做公益性创业教育平台的理想首先得到了三个战略合作伙伴清华科技园、清华控股和清华企业家协会的响应,钱颖一和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也鼎力支持,积极出面为之对接资源。


就这样,清华的创新创业教育梦想逐渐丰满起来。两年间x-lab聘请了21位驻校企业家和30位驻校天使投资人担任老师,同时有150余家投资机构和100多家专业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和校友的团队提供投资、财务、法律、知识产权、设计、营销等多方面的帮助。清华各院系8000多人的学生和校友参加了由x-lab组织的各类课程、讲座、训练营、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清华x-lab在美国硅谷建立工作站,在深圳、南京、无锡、潍坊等地建立了创业基地。


x-lab的兴起也引起了清华园内对于改变教育方式的讨论。“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有教育体制应该完成,却做得很不好的地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认为,“创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是教练的角色,但大多数老师缺少产品意识和市场意识,而x-lab有助于培养一种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是改变社会的情怀和理想。”


“在思维方式的训练上,理工科学生逻辑推理见长,但创新更多的是源自于在很多事物中建立联系的创意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建议x-lab继续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背靠强大的清华理工科进一步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加强高技术方面的创新创业。


谈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虹坦言,清华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四平八稳、不敢冒险。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就可以因为非洲人的需要发明一种造价非常低的净水管,插到脏水里就可以喝到干净的水。


“这种理想的培养非常重要”,高虹说,“实际上清华也需要有一批这样的学生——他们有能够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要让这个世界因我存在而不同,而且因我存在变得更好。”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iscientists@126.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复“目录”,接收往期文章目录和每一篇的获取方式。谢谢!

 

关于我们

▃▃▃▃▃▃▃▃▃▃▃▃▃▃▃▃▃▃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赛先生

赛先生

14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主编的《赛先生》 ── 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关注请加微信号:iscientists

文章